珍贵树种经营效益正在显现
珍贵树种周期长,见效慢,老百姓是不是不想种?
这正是我们想要大家看看中国林科院热林中心这个典型的初衷。实践证明,它具有非常大的意义。中国林科院张守攻院长说,我们现在做了30年,等到了50年,到了可持续的轮伐阶段,一亩地砍一株树,比砍掉一亩普通林地拥有的整个林子的价值还高。如桉树做纸浆,400元一立方,而珍贵树种一吨就300万元,因此,只要一株两株就比砍掉整片普通林子都高,而且其林子始终还维持着,存在着。过三五年,再砍一两株,这样经营面积就要稍微大一点,因此,如果具有一定规模,经营起来就更加有效。
目前,人们考虑的大多是五年、十年、十五年的短周期,很少从儿孙几代去考虑。因此,这就需要国家有政策有前期投入,辅助老百姓走过前面困难的30年。
珍贵树种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,不仅有意义,而且有可行性。只有前期得到足够的支持,大家瞄准这个方向做是完全可以成功的,而且其经济效益不低。这三个方面都可以从热林中心这个典型的实例来说明。中心营造的珍贵阔叶用材林生长快,径高蓄积年生长量均达到1米和1立方米,经济效益高。
1983年种植的红椎示范林,每亩蓄积达到25立方米,经济价值达4.4万元,与同龄松、杉林相比,产量高20%以上、产值增加2倍以上。30年生降香黄檀、香椿等多树种石山造林,林分蓄积量为234.8立方米/公顷,其中降香黄檀蓄积量为81.7立方米/公顷,香椿等树种蓄积量为153.1立方米/公顷。按海南黄花梨市场价300万元/吨计,产值超过4500万元/公顷。9年生西南桦×红椎林分,西南桦平均胸径20.0厘米,平均树高17米,最大胸径27.1厘米,最高20.4米的红椎,平均胸径12.9厘米,平均树高13.1米,林分蓄积量为133.6立方米/公顷。
8年生灰木莲×杉木林分,灰木莲平均胸径23.6厘米,平均树高16.6米,最大胸径29.2厘米,最高18.5米,林分蓄积量216立方米/公顷。
珍贵树种能发挥森林多功能效益
张守攻认为,珍贵树种同样具有涵养水源、保持水土、改良土壤等功能。它与速生丰产林有着很大的区别,速生丰产林过了7年、10年,每砍伐一次,其生态效益和碳储量等都得从头开始,因为成了无林地,只有当重新成林后才能发挥我们所说的这些效应,就相当于波浪似的,重新开始。而珍贵树种不会这样,因为砍伐少,有着连续作业的体系,连续发挥其生态功能,多功能效益一直在发挥,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地发挥。我们推广珍贵树种,并非完全否定短周期速生树种,因为短周期树种在立地条件比较的情况下,在工业发展有需求的情况下,可用一定的土地开展集约化经营,两者并不矛盾,各有特点。当两者的发展比例合理了,既能解决工业发展需求,解决人们生存需求,又能解决多功能对生态效益的需求。
多功能森林经营实践方式有多种
多功能森林经营是一种理念,这种理念的实践方式有多种。比如人工林,红椎、米老排、西南桦,以前都是纯林,但现在这种近自然的经营方式我们诱导成多功能成的混交林,实际上它本身就是多功能的。所以多功能只是一种理念。经营时有不同的功能,如林场经营的是用材林,而非水源涵养林。但在经营用材林时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。
那么,经营这么多年珍贵树种,对中心有帮助吗?
“有。”张守攻说:“以前这儿是采石场,那时按照三层模式栽下不同树种,开始完全是靠我们说的那种短周期的择伐的方式,而现在许多间伐材发挥了作用,随着时间的推移,采伐量明显降低,而经济效益没低,有时甚至稍有提高。因为目前未到主伐阶段,整体上的生长量很大,目标树的生长量也很大,所以目前暂无大量采伐的打算,采下来的是间伐对象,而非以采伐木材为主。即使这样,间伐材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。”
基因库引进外来树种,是作为后备资源来用的。是想看它利用的方向、发展的模式是什么,是否能够推出去,又怎样推出去。现在我们已经推出了50多种,这是我们研究清楚了以后,把它们往外推。我们引进不是保护,保护不是我们的目的,而是作为育种资源,作为我们的后备力量。
是否有繁育珍贵苗木?
张守攻院长认为,如每年提供100万株给崇左市新农村珍贵树种发展的示范,未来每年延续提供10万株促其稳定发展。可以移栽到马路两边,“四旁”,应该提倡老百姓房前屋后栽种,为儿孙造福。推广到家喻户晓,现在的崇左市就是这样推广。
如今,国家林业局正对珍贵树种设立专项,组织专家攻关。(王建兰)